澳洲天主教大学教育系讲师娜塔莎·沃德曼(Natasha Wardman)指出,小学生交友的困难处在于,在很有限的同学人数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小学生交朋友往往基于“方便”,例如上同一课外班的小朋友自然会聚在一起;或者“交换”,例如常请同学吃东西的小朋友身边就会有许多食客,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友谊。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类会发展出不同的社交技能:
1、3~7岁,孩子会跟出现在附近的小孩发展出暂时的友谊。
2、4~9岁,孩子会接近可以帮助他达成目标的朋友。
3、6~12岁,开始发展出互惠的友谊。
4、11~15岁,发展出成熟的、互相支持的友谊。
5、12岁以后,社交技巧逐渐成熟,产生志同道合、又能尊重彼此差异的真正的友谊。
帮助小学生交朋友没有魔法,但研究证实,有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经营友谊。家长可以避免过度干涉或保护孩子,同时可以这样做:
让孩子在文化背景多元的环境就学。
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课后活动,例如体育、艺术,可以扩大社交圈。
跟其他背景相似、小孩兴趣相同的家庭组织游戏会。
支持孩子自己的交友风格。有的孩子喜欢观察别的孩子玩耍,有的孩子喜欢主动邀请其他孩子一起玩,有些孩子喜欢参加社团活动。
小学生开始花较多时间在学校,因此老师也在人际关系的辅导上扮演重要角色。老师们可以这样来帮助孩子维系正面的友谊:
有计划的教育孩子人际技巧,例如如何表达不同的意见、如何尊重不同的朋友、如何考虑他人的感受。
提供时间、空间及机会让学童交谊或合作,教他们从中找到新朋友或维持已有的友谊。
留心班上的交友文化,注意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否出现突然的变化,或有特定学童被排挤。
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例如固定的团体活动时间,可以畅谈关于友谊的话题。
有时候,我们能幸运的将孩提时代的友谊维持到成年。但有时候,友谊会随着两人选择不同的人生方向而终止。孩子跟成人一样,也必须学习面对友谊的结束。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陪伴,以及理解“为了贯彻自己的人生,某些友谊无法永远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