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沈阳育才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成功案例 > 正文

党史重要会议!必考点

发表日期:2021-6-21 作者:沈阳育才家教网 电话:159-4009-3009

一、中共一大


1. 时间地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上海浙江嘉兴南湖召开。

2. 内容意义

① 大会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②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二、中共二大


1. 时间地点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举行。

2. 内容意义

① 大会根据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②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是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的规定。


图片三、中共三


1. 时间地点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在广州恤孤院后街召开。

2. 内容意义

会议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四、南昌起义


1. 基本情况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2. 内容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五、八七会议


1. 基本情况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2. 内容意义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六、秋收起义


1. 基本情况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2. 重大事件

① 文家市决策提出战略重心转移:由城市到农村

② 秋收起义部队在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后进行了改编,即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③ 1927年10月抵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七、广州起义


1. 基本情况

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

2. 内容意义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三大起义之一,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八、古田会议


1. 基本情况

古田会议是红四军在1929年12月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因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古田会议”。

2. 内容意义

① 提出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提出“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

② 古田会议通过了一份关乎中国革命生死、我们党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件——古田会议决议,对党和军队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 古田会议首次以党的决议的形式,重申和发展了“三湾改编”确立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



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十、遵义会议


1. 基本情况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2. 内容意义

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十一、瓦窑堡会议


1. 基本情况

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2. 内容意义

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十二、中共七大


1. 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

2. 内容意义

①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② 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十三、七届二中全会


1. 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

2. 内容意义

①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

② 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两个务必”,号召全党在胜利面前,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③ 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十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 基本情况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

2. 内容意义

① 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②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 会议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决定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



十五、中共八大


1. 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2. 内容意义

① 正确分析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 大会确定了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十六、十一届三中全会


1. 基本情况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2. 主题报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 内容意义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建设的伟大征程。

①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 政治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③ 组织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十七、中共十二大


1. 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在北京召开。

2. 内容意义

邓小平首次在十二大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十八、中共十三大


1. 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2. 内容意义

① 会议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 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基本路线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 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十九、中共十四大


1. 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2. 内容意义

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十、中共十五大


1. 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2. 内容意义

① 十五大报告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②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 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十一、中共十六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在北京召开。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十二、中共十七大


1. 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 内容意义

① 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②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十三、中共十八大


1. 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在北京召开。

2. 内容意义

① 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② 首次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③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十四、中共十九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