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现在上一年级,整个学期过去了,我们还是没有找到好的沟通方式,而且关系越来越差。
因为我妈妈突然得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我一时无法接受,和孩子爸爸的关系也时好时坏,总是会下意识的想,没有儿子我可能会怎样怎样。
但自己的娃还是要好好教育,可孩子完全继承了爸爸易怒,不接受别人批评的个性,孩子不谦虚,不谦让,不认错,让我很是烦恼甚至是痛恨,我变得越来越易怒,孩子因为我的影响也越来越易怒,经常会和同学打架,我跟孩子真是好说歹说,甚至也动过手。
可是没有任何效果,更可怕的是情况越来越糟糕,我们现在已经不能好好的沟通了,彼此说不了几句,准就吵起来,我真的很苦恼。
答
听了你的描述都感到压力很大,你一方面要面对亲人的分离,一方面面对一个性格棘手的孩子,生活中还和丈夫关系不稳定,感觉非常辛苦和无力。当我们看到亲子关系越来越糟时,不妨想想是什么时候开始就感觉到糟糕,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现在你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他的生活内容与幼儿园有了很大不同。从玩耍为主转变到了系统的学习生活,每天都会有学习内容的压力。他们也从熟悉的人际环境到了陌生的建立新关系的环境。目前生活变化对于6、7岁的他们是不小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都会有一个适应的时间。他们需要慢慢地认识学习的过程,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并从中体会到成就感。比如,体会到能从依赖父母辅导到独立完成作业,上课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能够交到新的朋友等。当孩子有更多正向积极的感受时,就更愿意参与学习生活,更加主动。良好的学校表现又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在和家人相处中也更轻松愉快。妈妈能从自己的生活变故考虑(亲人即将离世),夫妻关系考虑(时好时坏),自己的情绪问题(易怒难以控制),说明你是非常重视孩子且善于思考的,你也非常关注自己的生活感受,这些都是改善的积极动力。首先,家长需要好好回顾孩子性格养成过程,为什么孩子易怒、不谦虚、不认错等。孩子从五岁开始有了自尊的发展需求,如果我们能够耐心倾听,及时澄清和说出孩子在一件事中的感受,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情绪和认知,也可以让孩子体验到被尊重和爱护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够勇于面对挫折,并且敢于承认自己的责任。如果总是针对事情对错批评孩子,会让孩子产生羞愧感,孩子为了避免体验到羞愧感常常会用否认逃避来防御自己的这种感觉。此时并非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可以给孩子一个情绪冷静的时间,之后在去和孩子复盘当时发生了什么。如果,在学龄前期亲子互动就已经存在问题,我们也不用紧张。每个父母都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只要全家愿意努力就可以有相应的改变。当然集流成海,问题形成也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改变也是缓慢的出现。我们只有抱着足够耐心和理解可能面对的反复情况,才能够更加淡定。当你觉得孩子易怒的性格都很像爸爸的时候,似乎有些生气和无奈。这时,我们去觉察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对待爱人的态度,以及相处中的一些困难。性格中的易怒表现会阻碍我们人际关系,在亲密关系中容易发怒也会带来伤害,但愤怒这种情绪本身没有好与坏,而如何去表达愤怒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有权利表达愤怒这样的情绪,也可以学习一些方法避免伤害他人。孩子如果常常生气发怒,是需要我们更多理解他愤怒背后有什么。比如是什么原因骂人,也许是因为需求不合理没得到满足,或者被误会感到委屈说不清楚,又或者受到不公平对待等。只有我们更加主动去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特质。当然这不轻松,需要不懈努力。再次,这段时间你面对亲人即将离世的问题一定有很多操劳和伤心,哀伤期情绪难免受影响。同样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也会有情绪上的影响很自然,面对死亡孩子的表达方式有可能和成年人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孩子和逝者的亲密关系去理解孩子的表现。因生活中的亲人离世对于全家来说都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要允许自己和家人有足够的时间来面对哀伤,和适应一些生活上的变化。当你十分劳累和伤心时不妨和另一半好好聊聊自己的感受,而不加指责对方。当我们觉察自己情绪不好时,可以告知家人自己需要多长时间暂时和他们分开一会儿,以避免当下发生可能的冲突,等稍微稳定后找机会和家人聊聊刚才自己的感受,以便得到丈夫和孩子的理解与支持。不用苛责自己要有表现完美,不要压抑真实的感受,我们需要承认当下涌现的真实感受,也许是愤怒,也许是无奈,也许是心痛,失望……这些情绪都是在提醒我们自己,在此背后是有些我们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并且可能没有被察觉。我们可以看看这些愿望平日在生活中,是怎样安放在了丈夫和孩子身上的。思考哪些愿望我们可以自己满足自己,我们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邀请孩子参加自己有意思的事情,多读书让自己丰富幽默感染孩子。主动分享你的挫折,让孩子看到的脆弱和真实的等。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糟糕的亲子关系在家庭中永远不是孤立的一段关系,每一个成员一点小小的进步都会推动关系的改善。改善一段关系,别忘了自己可以动用所有的资源,相信自己,也不苛责自己。